中 文

设计青年暑期社会实践(二)——“宁波古建筑中的廉政文化元素挖掘和解析”专项活动

发布者:管斌君  发布时间:2018-07-25  浏览次数:370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自2017年9月至今,我们几个建筑学专业的同学(包括创新创业学院的同学),跟随指导老师进行了横向科研项目——宁波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现状调研和测绘工作中。在调研和测绘的同时,我们发现,宁波不少古建筑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元素,体现了“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廉政文化精神。然而,因种种原因,公众或多或少忽视了,这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情。

为此,为了加深实践队员对古建筑的廉政文化的了解, 进一步提升时间队员的专业水平,7月10日-12日,我院“宁波古建筑中的廉政文化元素挖掘和解析”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管斌君带领下,先后来到了茂新、蜃蛟、走马塘、慈城等地,对宁波古建筑中蕴藏着廉政文化元素进行挖掘。


(一)茂新、蜃蛟之行

宁波古建筑中的廉政文化元素挖掘和解析社会实践队首先来到区级文保单位“御史中丞第”,“御史中丞第,敷文待制家”,林氏一门出了林可成、林祖述、林栋隆等5位御史。御史讲堂陈列着“诚信自律”“明镜高悬”“明鉴反腐”“清正廉明”等古代廉政故事为题材的壁画,林隆栋纪念馆门口的石雕艺术,以缠枝莲纹为主,突出“清廉”的寓意。门口设置警钟、大鼓,在内院天井,有“浩然正气”石匾和仿造的龙头宝铡。通过实物遗存及家族文化的挖掘,并以90位鄞籍御史为线索,展现底蕴丰厚的廉政文化。

之后,宁波古建筑中的廉政文化元素挖掘和解析社会实践小组来到蜃蛟村前闻江岸的羊侯庙和旁边的尚书桥。据考证,羊侯庙是纪念唐末明州刺史羊僎(而不是羊祜。宁海那边羊祜殿很多)。当时天台守将刘文进犯明州,被羊僎击败。因保卫城市有功,羊僎被后人立庙祭祀。另传,羊僎在任时还是一位好官,施仁政,也常出海救人。因此羊僎在浙东沿海一带的渔民心中,地位与妈祖不相上下。直到今天,有渔民每逢出海捕鱼,总不忘到附近的羊侯庙去祭拜一番。羊僎除了是位好官,还对另一任明州刺史黄晟有知遇之恩。黄晟,字明远,唐代鄮县人。黄晟年少时骁勇善战,却因“矮陋”不被官府中选,唯羊僎慧眼识英雄,将他补为副将,后在征战中屡有建树。黄晟任明州刺史长达十八年,其间“讨平邻寇、保护乡井”,使明州免于战乱。他还首筑罗城,奠定了现在宁波的城市格局。以前,散布于城乡各地的羊侯庙,最初就是黄晟为报答羊僎而造的。

尚书桥是纪念明朝的闻渊。闻渊,字静中,号石塘,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后官至吏部尚书,人称“闻天官”、“闻太师”,在朝为官四十五载。《明史》对他的评价是“过于独断”,但其个性耿直却是他的本色,面对权贵当道毫不畏惧,曾当面痛陈大宦官刘瑾的罪状,说得刘瑾无话可说,只得服罪。闻渊七十岁告老还乡,居月湖之畔天官第。其实,他的老家在石马塘,石马塘本来名不见经传,因为闻氏望族的迁入而名声大振。闻氏家族以闻尚书为荣耀,在石马塘桥栏的另一侧又加刻了 “尚书桥”三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最后,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蜃蛟的魏家自然村,想寻找太廉堂。据网上资料记载,魏家中有一间破旧不堪的老屋,前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太廉堂”三个字。据称这里曾是南宋著名丞相魏杞的纪念祠堂。老屋虽已破旧不堪,但这块由皇帝亲赐并御书的三个金字“太廉堂”牌匾依然悬挂在门口。木柱两边还能依稀可辨一副对联:“两代公卿传世泽,协理朝纲扶宋室”。为此,实践队在魏家村寻找多时,询问了多位村民,找到了疑似的魏家祠堂,但牌匾和对联没有找到,村民透露可能由于房屋改建,遗失在了村中某处。为此,实践队表示有些遗憾。



(二)走马塘之行

走马塘位于宁波以南鄞州区茅山,人称其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该存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历朝历代,这里曾经出过76位进士,因此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走马塘现共有人口1500余人,全是陈姓。据历史记载,它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公元988年),当时长洲进士陈矜任明州知府,死后葬于茅山,其子为父守陵,带家眷定居走马塘,遂成为今走马塘人的祖先,至今已传38代。值得一提的是,自宋至清,陈氏家族先后多次出现父子同榜、兄弟同榜、叔侄同榜、甚至祖孙三代同榜,出任为官的有200余人,却未出现一个品行不端、操守有亏的贪官。比如陈氏8世祖陈大演带兵守边,敌寇兵临城下,劝陈投降,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城破后全家皆遭杀害,朝廷追封其为“中大夫”,又如,11世祖陈荀与奸臣贾似道抗争,后辞官返乡,朝廷多次宣诏归京,均予谢辞,绝不与奸臣同流合污。

走马塘的这些进士,除了留给我们无形的廉政文化精神外,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有形的物质,即古建筑,比如荷花池(鄞州区文保单位)、君子河,以及陈氏宗祠等。荷花是走马塘的村花,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喻。而君子河则希望陈氏家族,人人都要成为堂堂正正的君子,可谓“先生塘隐先生柳,君子河开君子花”。陈氏宗祠墨墙高耸,给人一种十分威严的感觉,“福”字顶悬,门柱上是“直声振赵宋,忠节耀朱明”对先人赞誉的楹联。门前是一个很大的空地,更加增强了宗祠应有的那种庄严感。

整个村落的元素都蕴含着含蓄谦虚、洁身自好的优良品行。走马塘可以说是一个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是中国古代传统廉政文化的深刻体现。


(三)慈城之行

为了加深实践队员对古建筑的廉政文化的了解, 进一步提升实践队员的专业水平,7月12日,我院“宁波古建筑中的廉政文化元素挖掘和解析”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管斌君带领下来到了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江北区慈城镇。我们重点走访了慈城古县衙及清风苑。

慈城历时千年,文化底蕴深厚,唐宋至明清共出过519位进士、5位状元。慈城廉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比如,北宋初,张颖出任慈溪知县,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被百姓尊称为“张清清”。张颖离任后,当地吏民在县衙后建“清清堂”,以念其功德、激励后人。县衙廊柱上,提醒古代官吏廉洁、勤政、爱民的楹联随处可见。

慈城古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延续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的详图重建的,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

重建的县衙保持着清代县衙的格局,先是进入迎送的仪门,仪门的东西两厢是财神祠和土地祠,然后进入大堂,在仪门和大堂间的甬道上耸立着一块石碑,前为公生明,后为廉生威。

慈城县衙最为珍贵的是一段唐代的砖砌甬道,这一千多年前的砖头,呈深灰色,方形,一层层排列整齐,堆积起一条倾斜的1米宽的狭长甬道,这是盛唐时期县衙门大堂的遗迹。

在大堂院落的两边科房,陈列着吏,礼,兵,刑,工分别表述古代各种过堂程式的腊人塑像,在二堂的后房,展示了很多刑具,兵器和军装。古县衙大堂东侧的院落,有一处廉政教育展馆,是目前国内首个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主题性廉政文化园——“清风苑”,不少党与国家领导人都来此参观过。园内主要分“慈溪清风馆”和“中国清风馆”两个展馆。借助壁画、雕塑、实物模型、文字资料、电子书、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和表现形式,三十二抬大轿、“犭贪”雕像、贪官厅等展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个个清官形象和贪官案例,揭露批判历朝贪官污吏的可耻嘴脸,展现出传统清官廉吏的群体风貌,警示与弘扬相结合,以鲜明对比和视觉冲击来宣扬“反腐倡廉”的主题、展示“激浊扬清”主线,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

通过茂新、蜃蛟、走马塘、慈城等地的“古建筑中的廉政文化元素挖掘和解析”实践活动,通过现场的实地查看和讲解,让实践队员对古建筑中蕴含的廉政文化元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廉政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专业知识和科学严谨的调查态度有了新的体会,今后也会在专业学习上努力进取,提高自身对地方,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下一步,实践队伍将对上述实践活动进行概括和总结,结合专业知识,进一步搜寻与古建筑相关的典故、家训等其他廉政文化元素,以丰富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公众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