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振兴乡村团队是来自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的一支师生团队,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团队以艺术赋能为出发点,致力于将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服务乡村振兴、城市更新。近年来,团队足迹遍布周边城镇乡村,完成了横溪镇文旅服务中心、鲍家耷社区微更新、奉化棠溪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打造等多项备受关注与好评的优秀成果。
突出运、德、美三大关键词 打造具有人文底蕴的区域文化长廊
这次艺术振兴乡村团队改造的区域是盛莫路莫枝北路部分路段(浙江万里学院回龙校区-邱隘镇农贸市场),全长约1.1公里。途经盛莫路,映入眼帘的是建筑外墙上缤纷的拼贴彩绘,原本老旧的村居一下子生机勃勃起来。
“我们调研了两个多月时间,从回龙村民口中听到了很多典故以及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回龙故事,这些都是回龙的文化。”团队成员、设计学院党员教师陈立萍说,盛莫路的升级改造,主要突出运、德和美三大关键词,分四段分期实施,打造一条具有人文底蕴的区域文化长廊,凸显回龙的归心文化。
盛莫路改造提升路段途经回龙村,一条回龙河更是出名。这条河是中塘河的支流吕港河一段,东西流向,河两岸是居民区。河流两侧多漕,形似龙爪,主河似龙身,水流向西,如龙回头形状,因此取名为回龙村。传说,南宋高宗皇帝赵构被金兵一路追赶,到回龙时,接到报告称金兵被宋军击退,于是停止前行,返回原路,后人将折回之地命名为“回龙”。
经过团队反复研讨,这个典故最终成为了回龙桥龙元素的最初原型。师生们将在村屋的外墙上拼贴巨幅的“龙舟出海”彩绘,长度有25米左右,龙舟原型则出自《清明上河图》
展现风土与人情 拼贴彩绘设计运用众多地方元素
在民居路段,沿线的拼贴彩绘设计,色彩鲜明,构图简洁,这其中能找到很多地方元素,有暖心的人情,也有暖胃的美食,风土与人情在方寸中交汇,向人们展示着最真实而生动的回龙精神。
“来了就是回龙人,来了就当志愿者!”早在几年前,回龙村就成立了581青年志愿服务队——“581”既是“我帮你”的谐音,还蕴含“汇聚5湖四海8方英才1起志愿”之意。去年年初,央视报道了宁波小暖男邓涛,他的一句“坐前面帮你挡风”更是收获了百万网友点赞。这一个个鲜活温暖的人物形象,正是回龙村最独特的人文精神。现在,这些人物形象被设计团队搬到了墙上,望着书写自己的美丽彩绘,村民们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油然而生。
原先破旧的村居外墙,重新粉刷一新,外墙被拼贴彩绘代替,展现的是老底子村民蹃咸齑、打年糕的场景,相当有生活气息。热气腾腾的年糕一摞摞垒起来,仿佛能闻到那股香糯味道。设计团队走入村民生活,将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回龙年糕、雪菜艺术再创作,“这喷香美味的乡土特产也寄予着村民们浓浓的乡愁记忆”,学院教师王秀颖介绍道。
在公园路段,将打造道淮公园小景观。原来,著名慈善人士董和甫曾在我校老校舍创办“道淮学校”。为了凸显书香文化,沿途的拼贴彩绘展现的是书架。有意思的是,书架与厂房的卷帘门和窗户浑然天成,丝毫没有违和感。
青绿山水图背后是广袤稻田 中国文化元素在这里接上地气
在围墙路段,道路一侧的拼贴彩绘已经基本完工,好一幅青绿山水图。党员教师董艳会说,这些青绿山水的灵感来自于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可谓宋韵的典范之作。今年的春晚舞蹈节目《只此青绿》就是以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创造性地表现出青绿山水的中国文化元素。
在这片青绿山水拼贴画的背后,则是一片广袤的稻田。每年金秋,金黄色的稻田与碧蓝的天空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一次,设计团队别出心裁在围墙上留出了一个2米多高的大型画框,市民可以与身后的风景拍照打卡。
今后,在升级改造的盛莫路上,还能遇见有龙元素的卡通IP形象。目前,整个路段在逐步“美颜”中,预计4月初将完工。
艺术振兴乡村团队的项目依旧持续进行中,在深入乡村调研实践的过程中,师生党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一直以来,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员教师作用发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便是重要内容之一,以艺术为乡村赋能,是设计学院师生党员体现责任担当的重要方式。(文:朱晓霞,图:陈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