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日本知名教授在我院作讲座

发布者:管斌君  发布时间:2017-09-25  浏览次数:177

9月20日上午9点,我院邀请日本埼玉大学高须贺昌志教授与东京艺术大学教授长滨雅彦教授在3号楼426教室作了题为“日本的艺术教育”和“日本产品设计的源流”的学术讲座。设计学院周斌院长主持,随行的武藏浦和日本语学校的张丽娜老师,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的邢双军副院长、傅立新副院长等各专业师生出席。

首先,高须贺昌志老师以自己的作品为例,从日本的一系列公共艺术作品 —《风神》《海神》等到宁波地铁站公共雕塑,强调设计不要过分拘泥于作品本身的造型而应当注重作品诞生的偶然性,造型应顺应设计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哲学等其他条件自然生长。之后,高须贺昌志老师介绍了日本高校教育实践,他认为日本的艺术教育分三部分:第一,以匠人精神为核心的“手”的技术;第二,遵循自然为基本法则的“感觉”的技术;第三,以“道法自然”核心的“思考”的技术。将三者结合起来,人、物、空间联系起来思考,做出真实的,为人服务的,自然延伸的设计,即“真”“善”“美”的设计。

简短休息后,长滨雅彦老师从日本产品设计的现状出发,提出日本当前大批量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是产品的千篇一律缺乏独特性。接着用一个他的博士生毕业设计为例,提供了一个独特思路尝试解决当前工业化生产与作品独特性之间矛盾关系。长滨雅彦老师强调设计者不需要一味通过自己的“手或者是脑袋”去解决问题,而应追求让自然设计,得出一种具有偶然性的结果,重视设计过程。设计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同时设计也要回归到生活的点滴中去,做有温度有情感的“温柔”的设计。最后老师提到设计的更新,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能给这个时代的设计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他说日本的设计界非常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力求创造出本民族的艺术。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为老百姓更好、更舒适的生活而服务。设计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从动手开始,不能只有思想,没有实践。近几年,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他认为亚洲设计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

最后,周斌院长总结陈词。其间,在场师生饶有兴致的就日本设计、学习生活等议题作简短交流。类似讲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拓展了视野,也激发了学习热情;同学们表示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刘念祖、黄章怡 提供)


高须贺昌志老师,是埼玉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环境艺术学会会长,从事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其创作的公共艺术欧派在日本各处都能看到,在2008年富士见野站站前纪念碑设计竞赛中获得最优秀。美术教育方面执笔了《高校美术》、《小学图画工作》等各种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教材。

长滨雅彦,东京艺术大学设计科教师,日本设计学会会员,设计作品有里约奥运“日本国家代表队球衣”(自行车)设计,物流支持机器人“Carillo”设计(ZMP)、飞行机器人VTOL设计,东京汽车沙龙秀VI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