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临港城乡设计学院”行业学院成立大会在学院会议室隆重举行。学校党委委员、秘书长、宣传部长、校办主任王福银,宁波市园林局、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风景园林协会、《宁波装饰》杂志、浙江富华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共14家单位负责人,学校教务部部长杨亚萍,学院班子成员、相关系部主任参加成立大会;大会由设计学院院长周斌主持。
学校党委委员、秘书长、宣传部长、校办主任王福银代表学校做讲话。王福银长对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参加成立大会并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设计学院发展的各位政府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领导及企业家表示感谢;王福银指出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的成立,及时贯彻和落实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矛盾的具体行动,并希望学院以此为契机,加强校政企协同和产科教融合,进一步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共建共享、做实做好行业学院。
学校教务部部长杨亚萍发表致辞。杨亚萍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学院成立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这一举措,肯定了学院在产科教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各位专家能一如以往地支持学院的人才培养,希望行业学院能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越办越好。
随后,学院与宁波市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宁波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宁波专业委员会、宁波市家具商会、浙江天元十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14家单位签订共同建立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的合作协议;成立了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开展了“行业学院合作机制及育人模式”主题研讨,集聚专业人士智慧、触碰行业前沿理念、碰撞跨界融合的思想火花。
明确建设目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宁波市在2017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发展战略定位于“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作为宁波市唯一一所拥有设计类市级重点学科的院校,及时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地方发展战略,适时成立了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充分体现了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明确的办学思路。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是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联合行业协会、行业中相关企业合作建设运行的“二级学院”,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指引,按照“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开放型”的定理念,以培养“创新设计、跨界融合”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旨,建立高校与行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探索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了城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新改革,进而提升设计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立足学院主体,创新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结合城乡建设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理论及实践内容,重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施“2.5+0.5+1”的教学新模式:学生进入大三学年上学期,全面启动校企合作课程;大三下学期选择工作室模块课程,相关课程有企业工程师与学院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采用校企教师共同授课;大四学年,全面进入企业课程,学生将深入企业一线参与项目设计,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建立校企人员双向岗位置换机制,分批安排专人教师下企业锻炼,让教师到企业定岗的方式,从而积累教师的实践经历,切实提升“双师型”师资对的实践能力;聘请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企业人士担任学院兼职教师,从事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的市场意识、行业观念和应用眼界。
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整合了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现有的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设计等三个专业系,采用校企合作共建,校、行、企多方合作的模式,为了提高行业学院的运行效率,保障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组建集专业系、工作室、实验室、校外企业基地和师资一个有序融合、互动跨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团队,聘请了宁波市园林局局长徐伟、宁波市风景园林协会秘书长赵剑雄、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能恭、浙江富华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翁世军等12位政府、行业、企业等专家担任专家委员会成员。行业学院的实施主体是教师、学生、企业,通过建立合作教育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质量监控及信息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大幅提升。
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建有教育部首批“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与经济学、文化学、传播学学科交叉共建了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临港现代服务也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共建了“宁波市创业设计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设立了学科性公司“宁波市钱湖八号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学院现有景观建筑及工程训练梦工厂、生态环境艺术与材料分析综合实验室等3个中央财政资助项目以及绿色节能建筑模式分析实验室、景观设计综合实验室等6个省财政资助项目,拥有创新工作室6个、常规学生工作室25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57家,实验资源丰富、办学条件优良,为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