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需求的发展,技术和风格的不断变化,景观设计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置身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参数化、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城市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带来新的可能性。数字景观研究与实践是“数字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月7日,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谢华春、谢晓鸿、董艳会、陈青扬、何贤芬、郑清波一行6人前往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天目里、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探寻新鲜有趣的景观形态,并做相关调研。
考察团首先来到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文三街以前是数码街区,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老商圈不复往日的热闹。全面改造升级后,如今的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以“0101Park”为名,立足“数字、生活、打卡、流量、年轻、全时”六大主题场景,探索数字化生态的无限可能,为人们提供沉浸式数字体验。整个街区充分利用5G、VR、AR等数字化表现形式,打造精致大气、科技时尚“未来感”数字消费场景。同时将老旧楼宇的基础设施更新如亮灯工程、幕墙立面、城市家具和街区文化氛围统筹营造。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街区景观
数字体验
随后,考察团来到天目里。天目里,包含了办公、美术馆、艺术中心、秀场、设计酒店及艺术商业等功能,是一个具有地标意义的综合性艺术园区。园区内广场以最基础的点、线、面的组成:点阵排列的树池;延续建筑体块形式的若干条大斜线的通道;和由斜线交织划分出的一块块三角区域:绿地、水景或是碎石地,根据视线和功能关系而布置。从建筑到景观的场地设计,通过这些点线面的组合而实现了高度统一。斜线通道连接了各个建筑间的开口,把从四面而来的市民引导入场地中央,契合了“城市客厅”的概念。场地内的下沉庭院是日本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亲自设计,分别以“风”、“水”和“空”为主题。
天目里-广场景观
日本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设计的下沉庭院-风吹庭
最后,考察团来到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德寿宫,从2001年开始,历经4次考古发掘、2年标识复原,被视为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代表作,展馆内采用数字化展示手段,让大家对宋韵可感可触。展馆里最核心的景观是土质遗址,三块巨型幕布将遗址北、东、西三面包围住,将这里打造成一个沉浸式CAVE影像播放空间。通过视觉融合技术,四面成像的CAVE空间(虚拟现实)将复原影像和宫廷生活以裸眼3D的效果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伴随着背景音乐与讲解声,土遗址像是被重新赋予了生命,每一处砖石、每一根柱础都与光影效果结合起来,开始不断地“生长”变幻,直至成为重华宫的大殿。遗址内一共有11个数字化打卡点,通过3D互动装置、动态长卷、数字投影、交互AR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科技赋能展示不同时期的德寿宫遗迹和皇家宫殿建筑园林风貌,营造出原真性、即时性和沉浸式的观展效果。
德寿宫遗迹中重华殿正殿遗址
沉浸式CAVE影像
本次调研,考察团队意识到数字技术早已不是概念含义,在实现最基本的生态功能、使用功能和艺术表达的基础上,进行数字景观领域的探索,为景观设计添加科技的力量,推动景观行业进步。景观设计在向新时代转变的当下和未来,数字景观将是一个潮流热点。(图、文:郑清波 谢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