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文

暑期社会实践③│东钱湖宋韵建筑文化遗产调研

发布者:管斌君  发布时间:2022-07-04  浏览次数:10

千百年来,宋韵文化一直影响着浙江的经济、文化、艺术、生活以及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宁波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宋韵文化遗存俯拾皆是。宋代明州(鄞县)人才辈出、文化繁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盛期,可谓“衣冠文物,甲于东南”。如此辉煌的成绩,除了宋朝重视发展生产和文化教育、扩大进士录取名额等因素,与南宋定都临安后,大批达官贵人和儒学世家等南下徙居明州,客观上也推动了明州“家诗户书”这一读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明州各项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给甬城大地留下了众多的建筑遗产,特别是东钱湖。

为此,6月底,设计学院建筑学“宋韵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暑期社会实践队跟随指导老师前往东钱湖的下水村、韩岭村、莫枝村,走访了史氏宗祠(八行堂)、东钱湖墓葬群(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道)、庙沟后石牌坊、岳鄂王庙等地,探寻东钱湖的宋韵建筑文化遗产,并做相关调研。

实践队首先来到下水村。下水村为四明史家第一位宰相史浩故里,史氏家族居住地之一。史家曾有过“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的家族荣耀,特别是史浩,担任丞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顾自身安危,努力为岳飞平反,并极力推荐陆游、朱熹等主战派人才为朝廷所用。史浩还是个孝子,东钱湖有名的景点“补陀洞天”以及宁波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习俗,都与史浩孝敬母亲有关。

史氏宗祠,又名八行堂,为宁波市第二批历史建筑,重建于清末民初,由四面高墙围护的二进二厢二明堂组成,外墙的黑色庄严肃穆,正厅中央高高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八行堂”三个大字。“八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中、和”,这也是史氏后人一直敬遵的家训。

在东钱湖墓葬群之一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道,实践队一行人除了敬佩叶氏太君性格刚强、立志守节的高尚品德外,也为众多宋代石刻的艺术所折服。

随后,实践队来到韩岭村庙沟后山的庙沟后石牌坊,与位于五乡镇的横省石牌坊一起,于2001年6月25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沟后石牌坊忠实地模仿木作牌坊,无论屋面结构,还是斗栱层的细部处理,都刻意追求木结构的效果,且该坊无柱座,又无夹杆石,表现出明显的木牌坊特点,反映了该坊尚处于木牌坊向石牌坊过渡的一种结构形式,并与宋《营造法式》上的做法相符,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体现了宋代高超的建筑艺术。

最后实践队来到湖滨西路上的岳鄂王庙。岳鄂王庙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东钱湖老百姓为纪念岳飞父子而建,始建于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岳鄂王庙正厅岳飞威武壮严,气盖山河的形象,让人久久难以忘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王庙之所以广布浙江境内,正是百姓对忠义、抵抗外辱的信念。

实践队员们表示本次调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宋韵建筑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接下去实践队将继续走访东钱湖周边的宋韵建筑文化遗产,并解析和提炼出建筑遗产中蕴含的宋韵文化精神,探寻建筑遗产中的宋韵文化传承路径,为“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添砖加瓦。(管斌君 提供)

宰相史浩故里——下水村


 史氏宗祠(八行堂)内部


 东钱湖墓葬群之一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道入口

 

庙沟后石牌坊


 岳鄂王庙正厅